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和努力普及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配置不断优化。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全国医院数量由29140家增长至36570家,增长25.5%,其中农村地区医院数量由13640家增长至17294家,增长26.8%。
但也要认识到,我国基层医疗短板仍然突出。如一些基层社区医院甚至县级医院被弱化,面临着医疗服务能力突出的临床科室不多、部分科室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三级诊疗网络作用发挥不明显。同时,乡村医生群体作为乡村百姓健康的“第一道守门人”,其全科医学知识、职业技能、收入水平都有待提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提出,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张伟滨提到,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三级医疗体系的协同问题,完善分级诊疗,避免医疗挤兑。
全国人大代表丁建宁认为,应围绕“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村解决”的目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可以把退休的高素质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为县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医疗体系的服务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宋兆普表示,要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给乡村医生保障,要加大乡村中医人才的建设,将中医药的优势应用于预防、诊疗、康复工作中去,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对于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付强近日表示,下一步要精准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增量资源、医疗保障重点针对基层机构能力提升和脆弱人群医疗服务投放。持续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等工作,不断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缩小区域间服务能力差距。
乡村振兴是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战略内容,改善基层百姓就医条件和环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也是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的初心和坚持。2020年9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华润医药集团联合发起了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项目以县域医疗共同体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育以及软硬件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基层医生能力建设及服务示范体系,促进健康公平、乡村振兴,争取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两年多来,项目充分发挥华润医药的医药产业技术、资源等优势,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五个一”目标已初步实现,搭建了汇聚各方公益力量参与的公益平台,形成了一套有成效、可复制的基层健康帮扶模式,帮扶活动落地17个县市,超过430万人次受益。
织牢基层医疗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2023年,华润健康乡村公益项目将从内容与模式上进行升级。通过“岐黄乡村行——基层中医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打造中医药特色公益帮扶模式,开展3-5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帮助200名村医诊疗技能提升;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在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方面继续合作,开展3期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覆盖300余名基层医院院长;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甘肃省舟曲县及华润希望小镇等地为试点,开展村级健康互助组织培养计划,提升村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此外,项目还将扩大专家队伍,丰富课程体系,提升覆盖的临床领域,持续乡村卫生室援建与润心健康包捐赠,发挥项目辐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