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3年,中国汽车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那么,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带来的“降维挑战”?如何在颠覆性时代变革中找到企业的“确定性”?
(专访记者 任远游)身处数字化和全球化的21世纪,我们的时代正经历一场深远的能源革命。新能源汽车市场便是这一场革命的重要领域。在此背景下,作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多年市场研究经验的杰出资深专家,姚滨海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具有深刻、精准的洞见。凭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和杰出成就,姚滨海先后完成了多个业内重大的市场研究项目,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开辟新市场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他也获得了“2021新能源车辆行业优秀成果奖”和“‘“十四五’新能源车辆行业创新先锋人物”等国家级奖项。
今天,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享有盛誉的市场研究分析师和营销专家姚滨海共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以他资深的专家观点为引领市场发展带去具有权威性的启示。通过他的专业视角,我们能够一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机遇。
(姚滨海,我国杰出资深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分析专家)
作为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具有深厚市场研究项目经验的资深专家,姚滨海逐渐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卓越竞争力。他说道,“连续三年的疫情让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尤其是2022年,受疫情管控的影响,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汽车流通企业或者经销商,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依然逆势飞扬,特别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迅猛。”据数据统计,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排在首位的是特斯拉,第二位是大众集团,2022年1-11月,比亚迪已经跃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首位,占全球份额接近20%,第三位是上汽通用五菱,大众排到了第四位,在全球新能源车企排行榜前二十位中,有一多半是中国车企,包括广汽、奇瑞、长安、吉利、哪吒、长城等等。
尽管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态势迅猛,但姚滨海指出,步入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发展中也将迎来发展阵痛。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表现不佳,上游锂价波动影响产业稳定发展,补能体系建设严重落后于电动车普及速度;另一方面,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了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在此背景下,2023年,中国汽车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对此,凭借在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和营销项目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姚滨海坚定地指出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想破除转型挑战,就应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具有的两大新属性,即消费电子属性和能源属性。
消费电子属性
“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已经具备‘电子消费品’属性,”姚滨海表示。对此,他认为,曾经在智能手机上得到过验证的发展规律,于电动汽车上也有迹可循例如,从研发速度的角度看,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之所以能在本土市场上对国际品牌产生挑战,重要因素之一是它们拥有着快速的新品研发和车型迭代能力: 中国车企的整车研发周期逼近两年,而国际车企尚为四年一个周期。另外一个趋势是,车企的商业模式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而软件服务带来的长尾收益占比会逐步增长。姚滨海以特斯拉为例,指出北美已经有28.5万人购买了其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包,该软件包单价1.5万美元。这有望给特斯拉贡献10%-30%的收入。由于软件的开发是全生命周期的,由软件服务升级带来的长尾收益将在车企收入占比中也将达到新高度。
同时,由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它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让汽车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不过,姚滨海提醒道“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并不是软件本身,而是其为终端消费者创造的服务与价值。例如,智能驾驶软件带来的时间成本解放、智能座舱的定制化使用体验、电动汽车外观的美学设计等都能够带来切实的精神价值,创造极强的用户黏性。
能源属性
姚滨海提出,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本质上就是一套储能系统。只有重视电动汽车的“能源属性”,才能充分挖掘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以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算,现有的电力系统完全无法支撑大规模快充带来的电力需求和电力波动,因而车网互动 (V2G) 的应用是有效的破局之道。
当电动车处于停放状态,其电池将成为待开发的配电网“充电宝”,把海量的“充电宝”通过物联的配电网技术连接到智能聚合平台,形成一个虚拟大负荷。这个虚拟大负荷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优化调控,在用电低谷时给电动车充电,在用电高峰时电动车给电网放电,并且进一步与风光发电特性匹配,减小电网增容压力。用户还可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享有现实的经济收益此外,姚滨海认为,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与浪费,通过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增加0.15-0.2元/Wh的价值,有效摊薄电池使用成本,提升经济性与综合利用水平。概括而言,今天的电动汽车不再仅仅关于“车”本身,而是人、车、物的智慧互联终端,是移动储能虚拟电厂的绝佳平台,是电力大数据的重要触点,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载体。
可以看到,消费电子属性的发挥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长尾收益,能源属性的挖掘则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最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两大属性结合,方可有力破局当前新能源车企成本高昂、盈利艰难的现状,助力新能源汽车突破渗透率临界点。
在采访的最后,姚滨海也提醒到,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面临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如此,除了企业盈利问题,电池寿命、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政策扶持的稳定性等都是当前需要克服的难题。然而,他坚信,伴随挑战而来的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机遇,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利用。在未来,作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研究专家,姚滨海将继续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为始终引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