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在税收贡献、GDP贡献和就业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供应链末端,特别是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仍然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成立近27周年,始终秉持“服务大众 情系民生”使命,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为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注入金融动力。
Ø 供应链金融管理困局、资金占用成为制约发展“拦路虎”
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传统标准化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情况、财务状况及担保方式等进行风险评估。在实际业务中,核心企业因需承担连带责任,往往配合意愿不强,形成对链上客户金融支持的“信用断点”。而供应链金融链上客户多为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加剧了金融支持的“信息壁垒”。核心企业与链上客户交易往来资金占用,导致供应链两端供需矛盾不断加深。
2025年前三季度,大连市GDP同比增长6.0%,其中,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分别以17.5%、8.9%的增速领跑产业升级。但产业链上游中小微供应商却因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难陷入“订单在手、资金不足”的经营困境。
“四季度是我们的备货旺季,目前原材料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但船舶行业生产制造周期相对较长,我们与核心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回款时效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日常采购原材料存在着资金经营周转的压力。”大连某船舶制造企业上游供应商赫总道出行业共性难题。另一家与核心企业合作超过10年的装备制造企业供应商,也因“按比例分期偿付”的结算模式,被长期应收账款卡住了扩大生产的脚步。
Ø 以链为基,供应链金融蜂巢计划开辟融资新路径
针对这中小微供应商的痛点,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推出“供应链金融蜂巢计划”: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为支撑,通过历史合作年限、交易金额、应收账款等数据信息,建立标准化的授信审批模式——既无需核心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依托交易数据实现“脱核不离核”的风险评估,又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破解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信用断点”与“信息壁垒”。
截至2025年四季度,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蜂巢计划”已覆盖大连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酒店等行业,累计审批金额达4700万元。其中,前述船舶制造配套企业获得民生银行2000万元专项授信,有效解决了年底备货的资金压力。
Ø 深化协同,构建敏捷服务新生态
为保障业务高效运转,该行构建了“敏捷服务生态”:打破条线壁垒,成立跨部门“供应链敏捷工作组”,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控;跨条线信息共享,精准匹配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提升审批时效,精准控制风险;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整合交易、税务及工商等多维数据,以数据驱动智能风控与动态额度管理,有效提升决策效率。
民生银行大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蜂巢计划”模式,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打通产业链资金链路,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困局,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