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莘莘)“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更服务于人。在我看来,理想的设计就是要利用不同的手法来反映人的确切需求,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这些手法可以是色彩,可以是构图,抑或是透视手法,但无论是什么方式,最终都应该与‘人’产生密切联系。”知名艺术设计师吴妍如是说道。
吴妍对艺术设计的热情和兴趣从她的学生时代就开始显现。在大学时期,她出于对艺术设计的憧憬和向往,毅然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自己的修习方向,并且在艺术设计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顺利地完成本科乃至硕士的学业。在高等教育的长期熏陶下,吴妍的艺术设计基础和专业能力取得巨大的进步,为她日后在艺术设计领域大放异彩奠定厚实的学术基础。
毕业之后,吴妍在天津科技大学担任教师,这一做就是十余年。吴妍之所以选择成为教师,是因为她意识到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与社会经济水平有所脱节。而教师则是能够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的岗位,吴妍相信通过自身不懈的培育和教导,定能为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储备做出贡献,推动更多人去了解艺术设计,感受艺术设计的美。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她的学生成功在天津大学生设计之星作品展当中荣获优秀奖,并被授予“天津首届大学生设计之星”的荣誉称号,促进更多人对艺术设计产生兴趣。面对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吴妍谦虚称:“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所做的只是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离不开人来创造,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美。”
而近些年来,吴妍将目光投放到视觉传递的研究当中。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电波和网络为媒体的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视觉体验。而且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这些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原有的艺术设计表现的内容已无法涵盖一些新的信息传达媒体,因此,围绕视觉传递技术展开的艺术设计便应运而生。视觉传递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简而言之,视觉传递是一种“给人看的设计”。
为了深刻了解和把握视觉传递,吴妍一直保持对生活中各种艺术符号的高度敏感。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留住美的她总是随身携带纸笔,经常出席各种画展、艺术交流论坛、广告宣传会等活动,不断地从画作、电影、海报等宣传作品汲取灵感和创新元素。这一举措既刺激她自身的创作欲望也赋予自身作品更多的可能性和生命力。在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打磨后,吴妍主持的以《视觉传递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的诞生,为艺术设计领域的创作抹上了新的色彩,为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创新方向,受到行业内专家和研究学者的认可和肯定。
《视觉传递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研究》是以视觉传递为出发点,探讨艺术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互动。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图形设计和丰富的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在该课题研究当中,吴妍提出艺术领域也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视觉传递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切实地回应当代人的艺术诉求,体现对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推动艺术设计领域向人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该课题研究已取得重大成就,为艺术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贡献有生力量,为众多艺术设计同行启发新的思维。
除了艺术设计领域上的创新,吴妍还参与了“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与来自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四百余位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互通有无,促进彼此之间艺术文化的碰撞,从而焕发出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活力。此外,吴妍还在《角:中国设计师特辑》中参与故宫虚拟现实项目的创作,拉近艺术设计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迸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是推动艺术设计领域与现代技术的紧密融合,更是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深刻关切,体现吴妍在艺术设计道路上一直坚持的人本思想。
展望未来,吴妍表示将继续秉持人文精神,将自身的思考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从而反馈到现实人群当中,直抵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让艺术设计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