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多汽车、美妆类产品自媒体达人因为评测不实,不得不向企业道歉,这也是目前评测不严谨、不客观的折射。少数自媒体或以偏概全,或移花接木,或借题发挥,用虚假失实内容混淆认知,对企业产品贴上负面标签。
不实评测的手段越来越巧妙,或者包装为真实的消费者,或者先旁敲侧击说一两句不实负面,再让评论区的水军说完整。由于新媒体的易传播性和传播的技巧性,一些不实言论对企业的诽谤和攻击会迅速触达用户,导致公众产生误解,给企业名誉和商业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害。上面提及的帐号曾发布“用完要么头痒,要么头屑更多,还有疯狂掉头发的”等相关言论,法院认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观点,未尽审慎注意义务,构成了阿道夫公司名誉权的侵犯。
越是知名大品牌,越容易遭不法自媒体蹭流量式的不实攻击。秘密就在大品牌词自带流量,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自媒体的内容,转化为利益的机会就越大。这些不法自媒体不是在真正关心消费者,而是“披着羊皮的狼”,在侵蚀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不实评测的乱象严重影响了评测的公信力,消费者也慢慢不认同评测结果,觉得好评或差评都有人在操纵,连自媒体同行都看不下去,提出要行业自律,不能让老鼠屎坏了整个行业。深受伤害的企业也成为“强硬派”,阿道夫过往不仅和多家自媒体打赢官司,还设立百万重金悬赏谣言线索。强硬的企业越多,不法自媒体就越不敢猖獗。近期阿道夫、网易等企业名誉胜诉案,表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正高调发声向造谣者宣战。
但企业用法律维护权益也有说不出的苦衷,维权之路时间长、程序多,即使胜诉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可谓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企业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一方,往往会被司法、社会舆论更加审慎的监督,就算“赢了法理”,但在情理上也难以“大获全胜”,大家通常认为企业是强者,赢了官司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从笔者来看,评测这个行业要长期健康发展下去,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靠自己与平台的自律,不要去折腾企业了,尤其是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民族品牌,更需要大家去保护。有良心、有公信力的评测,才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评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