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冰,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公共卫生科副科长,苏州市预防医学会和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委员,公共卫生专家,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十余年,在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监督和评价等方面颇有建树,尤其擅长儿童健康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和管理。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严谨的,抽丝剥茧的研究态度对待公共事件管理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研究经验,并长期从事地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领导工作,多次参与地区有关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和策略的制定,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为推动苏州疾病防控事业发展特别是儿童防治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更关注自身健康的质量,这便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公共卫生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近几十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仅越来越重视各级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还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健全有关制度、体系,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施冰指出,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流行事件发生频次增加,不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还暴露出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未形成科学统一的联动机制、容易出现责任不明等短板,这些问题在一些相对落后地区更为明显。而导致这一系列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重治轻防”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公共卫生观念,而这种传统观念无法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的要求,它的长期存在造成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以及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局面的出现。
中国是人口大国,以“预防为主”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实现。对此,施冰一直积极推进地方相关疾病监测预防工作,并且主动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去年,她发表论文《苏州市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和态度调查》,在论文中分析苏州市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相关知识获得途径及意愿获得形式,为科学开展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苏州市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有待提高,应根据不同性别、学历和家庭类型的学生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此外,施冰非常关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公共社会治理相契合,并基于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研发出多项原创性成果,包括“基于数据库的疾病防控演练系统V1.0”“基于云计算的卫生监测分析云平台V1.0”,这些成果均在实际应用中,对提高公卫管理工作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专业技术人员依旧稀缺,还不能完全避免报告可能出现的错误,因此,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公共卫生系统的预警和监测机制,并对现有的卫生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疾病监控系统。
施冰在接受采访时还说道,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机构还是比较侧重研究而非服务,基层人员与普通百姓也普遍缺乏公共卫生常识,公共卫生学科从人才培养到体系运作所面临的困境依然严峻。公共卫生体系就像是军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公共卫生事业道路上,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公卫事业的执着。她还表示,为了有效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她将继续奋斗在一线防护工作和科学研究上,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力量,尽量降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为公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卫生的公共环境,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文/李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