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区频发养老院爆雷事件。一些不法平台、公司及个人以养老为名,将非法集资伪装成各种糖衣炮弹,针对老年人实施欺诈类侵财。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从 2013 年到 2020 年,全国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4月以来,检察机关已批捕针对老年人的欺诈类侵财案件160余人,起诉660余人。
从检察办案情况看,当前的养老欺诈主要利用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普通诈骗与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相互交织,诈骗话术、手段“迭代升级”。 5月,上海市某法院对被告人张某某集资诈骗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张某某同样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非法集资超7亿元。无独有偶,6月,上海市某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钟某某集资诈骗案,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钟德才以投资养老院、提供养老服务等为名,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集资7.61亿余元。
除了养老领域,农业、民间投融资、市场零售等领域近年来也是非法集资风险多发领域。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红利浑水摸鱼,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大行非法集资。
如一些企业身披“共享农业”外衣,通过搞“共享农业”、办“合作社”等手段,编造种种吸引眼球的赚钱噱头,许以高额回报,引诱农民投资参与。此前,四川等地冒出多家这样的公司,如蜀桑源、人人树,他们捏造出“新型农业”的模式,诱导了数万农民参与,最终均被公安机关以非法集资案件查处。
除了上述案例,更有甚者披着“元宇宙、虚拟货币、数字藏品、债务化解“等新外衣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收益、低风险”,违法违规从事集资行为,引诱广大群众上当受骗。
针对花样翻新的非法集资手段,我国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金融”、“交易所、”“交易中心”“理财”、“财富管理”、“股权众筹”等字样或者内容。此外,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包含集资内容的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集资宣传。因此,普通群众应该学会如何鉴别各类变换“外壳”“马甲”的非法集资项目,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作为人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金蝶征信专家也提醒,投资前应看融资是否合法、企业是否取得营业执照及其他相关金融类牌照、企业征信是否健康等等,并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不被“高额回报”蛊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