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入心脏支架,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帮助患者让原本狭窄的血管扩张,血流恢复通畅,从而拯救患者的生命。然而,由于传统金属支架的基体其惰性金属材质固有的稳定性质,植入后会永久留在体内,远期看,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健康风险。另外,一些患者,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对植入传统金属支架存在顾虑。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到来,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向。
日前,记者在广东省一所三甲医院了解到,该院成功完成一例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据了解,该患者40多岁,活动后反复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情况。医生在详细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冠脉血管存在多处狭窄的情况,其中一段狭窄严重,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了解到,患者和家属对于植入永久支架比较抵触,经过充分的沟通和病情分析后,患者最终选择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介入无植入”理念代表性新产品。术后患者胸闷等症状消失,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全降解后“无影踪” 为今后可能的二次治疗留出更多选择空间
上述手术中所选用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由我国心血管龙头企业乐普医疗研发,2019年获药监局批准上市的我国首款国产全降解支架。据了解,该产品选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材质,它的最大亮点在于支架可以完全被人体降解吸收。在植入人体1年内,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撑力与金属支架相当,对血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完成血管重建任务,植入1年左右,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展现出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独有的优势——传统金属支架植入后将永久留在体内,而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此时将会逐渐地全部降解,3年左右将全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完全吸收最终排出体外。体内没有支架的留存,避免了终生携带所带来的远期健康风险和患者因为植入“金属心”而产生的顾虑。此外,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表面涂覆着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可以有效预防血管在狭窄的发生,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再筑起一道有力的屏障。
据了解,目前,自2019年我国国产首个全降解支架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以来,已在各个省开展临床应用,造福了许多冠心病患者,为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多款“介入无植入”理念新产品助力冠心病患者点亮“心”希望
随着“全降解血管支架”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的医生和患者把目光投向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等“介入无植入”理念创新产品领域。据了解,目前乐普医疗拥有三款“介入无植入”理念重磅产品,包括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Vesscide切割球囊系统以及Vesselin冠脉药物球囊。它们 “身怀绝技”,在临床介入治疗冠心病中“各显身手”,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优异和精准化的治疗效果。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为心血管健康筑起健康防线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人。眼下,每年的冬季正是这类疾病的高发期,在寒冷的日子里,心血管健康问题更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该类疾病也有年轻化趋势。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地尽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心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