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丽丽)新能源产业作为新时代的朝阳行业,是当下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未来国家的能源问题,其发展潜力无比巨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复合材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行业领域中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典型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在风能发电叶片、石油开采和压缩天然气储存等新能源领域中有着重大作用。为响应全球的“低碳环保”活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更是值得大力推广。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越来越注重轻量化、可塑性强的复合材料。且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铝制品和钢制品等材料的污染性受到大家重视,因此,复合材料的发展优先级越来越靠前。多种多样的复合材料仍在研发过程中,作为一类潜力巨大的学科,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发展。
为促进复合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师李芸珊指出要以基础材料技术和产业化装备技术为主,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才能使我国的先进复合材料研发进度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李芸珊女士作为化工领域优秀青年工程师的领军人才,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与工业系统工程专业双科硕士,研究石油化工、能源及动力、塑胶制品及橡胶制品等相关方面,曾研发出多项具有极高技术水准和行业应用价值的知识产权成果,例如“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复合材料优化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化工材料检测系统”“基于大数据的运动橡胶生产系统”等,为化工领域整体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复合材料优化系统”这一成果,是李芸珊女士基于分布式计算这一门计算机科学算法灵活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等优势特征,整合融入复合材料设计系统,从而进阶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作流程的一项知识产权成果。搭载此项成果的系统具备多种通用软件或文件的数据接口,菜单设计与强度自动化分析和优化流程一致,符合一般操作习惯,能满足不同的阶段复合材料强度设计需求,便于数据准确传递和快速调用;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功能升级和定向开发。同时,在复合材料强度设计体系建立过程中,李芸珊女士还针对复合材料强度设计及分析过程中流程繁杂、方法复杂、数据庞杂等问题,进行了流程梳理优化、方法统一整合、数据集中管理等建设,在传承和积累经验的同时,使复合材料强度分析工作实现规范化、可视化和自动化。
据相关化工企业的试验数据对比,试用搭载“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复合材料优化系统”软件后生产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2.0g/cm³)、高强度、高比模量、高导热性、低膨胀系数、摩擦性能好,以及抗热冲击性能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材料能够在1650℃以上应用,最高理论温度更高达2600℃,能够成为目前少有的高温材料备选之一。此项成果的试验数据一经公布,在化工领域引起一阵探讨,诸多化工专家、学者们纷纷对此系统与所生产的碳-碳复合材料进行应用研究,而作为研发作者的李芸珊女士在成果正式问世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碳-碳复合材料应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中光伏设备的技术理念。
目前为止,碳-碳复合材料已被运用至光伏产业中制造坩埚,作为熔炼多晶硅或单晶硅的器皿,在氢化炉热场、直拉单晶热场、多晶铸锭炉热场、太阳能电池镀膜等工艺作为关键设备。李芸珊工程师也因此被复合材料行业与光伏行业中的专家、学者们推崇,同时在整个化工领域中她也颇负盛名。
李芸珊女士在采访中表示: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产品性能、优良的加工性能和可再生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已经成为持续展开深层次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复合材料行业的技术正在对诸多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目前全球低碳化发展的高新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我国想要追赶上国际研发水平,就必须实现高新产业、新能源产业与复合材料行业三者的研发技术同步,而作为新时代的工程师,技术研发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内,要做到多领域融合,才能开辟技术新理念,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