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力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登上世界市场的舞台,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注入活力,其中一家被誉为“尼龙膜王”的民族企业——中仑科技集团,也凭借自身实力向全世界递上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作为高性能膜材料的全球龙头,中仑科技集团不仅构建了世界领先的“高性能聚酰胺材料-高功能性BOPA膜材”一体化产业链,还开创了膜材科技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促进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应用推广。
而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渐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中仑科技集团作为深耕产业多年的龙头企业,也意识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定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基于对行业的思考及趋势的预判,中仑科技集团旗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最有料也应运而生。
谈及最有料的诞生,就不得不提起它背后的掌舵者,中仑科技集团董事长——杨清金先生。
最有料的诞生——逆势而上,又顺势而为
在常人眼中,已经实现财富自由及人生价值的杨清金先生,本该走的是一条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既定路径,可他不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逆势而上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再次创业,打造最有料平台。
多年以来,杨清金先生一直都在实体经济中打拼。他觉得正是置身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浪潮之中,社会给予了他丰富的馈赠,可是近两年,中国经济面临更为深层的结构性变革和产业转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各行各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实体行业处境比较尴尬。尤其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实业家们也暂时找不到行之有效的破局之策,很多实业公司只能维持现状,更别谈什么突破了。所以,他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思考思考如何让实体经济走出传统的桎梏和困境。
“平台思维和创新的制度,便是其中的密钥”,这便是杨清金先生经过数年的调研与思考得到的结论。笑称自己“爱折腾”的他,也将目光瞄准至一个超万亿的市场——塑化产业。
全球“膜王”进军产业互联网,瞄准一个万亿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8004万吨,较2020年增加400.8万吨,同比增长5.27%;2016-2021年,我国塑料制品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从23.1万家快速增长至110.75万家,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82%。且有关数据预测,我国塑料行业2023年营收将超3万亿元,显然,塑化是一个消费增长快的万亿级蓝海市场,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潜力无限。
但就是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行业,却不是人人都能分的一瓢羹。原因在于传统塑化行业的“壁垒”过重,稍有不慎,抓错重点,付出的成本也会“打水漂”。
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并坚定不移走下去
从整个行业结构上看,传统塑化行业从生产端到最终客户端,存在着流通体量大,贸易层级多,信息不对称、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传统模式遗留下来的“弊病”不仅极大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和运行,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运行成本。
问题很明显,但解决起来却不简单。很多企业尝试通过“单点业务线上化”操作,来解决流程繁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塑化产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杨清金先生觉得单点发力价值有限,更重要的,是应该深入并拥抱产业链,在产业链的每个核心节点上同时发力,将原本分散冗长的各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实现信息资源、产品资源、资金资源等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此一来,才更有可能帮助行业真正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因此,杨清金先生围绕产业服务需求构建了“塑化B2B垂直电商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信息云平台及数字材料研发平台”四大业务版块,将商品交易、物流、供应链金融、行情资讯、品牌营销、软件技术等服务贯穿其中,让各环节跑通、上下游协同、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跨越“产业价值”的场景边界。
可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意味着,杨清金先生将最有料这个平台同时放置于塑化行业、物流行业等进行“厮杀”,谈及为何要如此“重装上阵”,杨清金先生表示:“我做一件事,喜欢把它做到极致。也许就交易这块而言,我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一直追求的,并不是我的利益最大化,而是真正能为这个行业带来什么改变,我想做的是一件对用户和价值有意义的事。”
构建产业生态圈,护航产业高飞说
事实证明,最有料走了一条正确的路。在塑化行业,虽然上游相对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巨头,可是下游非常分散。据悉,塑化行业的中间贸易环节的企业数量多达几十万家,小型终端工厂更是超过百万家。交易链条较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杨清金先生选择从电商平台作为切入点,在意识到“降本增效”是目前中小塑化企业的核心诉求后,最有料塑化电商平台协助企业逐步培养线上交易习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线上化操作提升采购效率,还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大量订单,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经营效率,从而实现交易闭环,形成壁垒。
这样的模式很快受到中小塑化企业的欢迎,清晰的平台定位,智能的交易模式,让根植于福建市场的最有料,迅速打响了名号,截至目前,最有料塑化电商上活跃企业用户数已超过2000家。
有了电商平台的“强关系”基础,最有料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就是顺势而为了。依托最有料电商平台及海量工厂用户,智慧物流服务平台专塑物流一诞生便吸纳了海量用户,并成为中石化等石化厂的战略合作伙伴,专塑物流与众多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车队进行合作。通过技术创新,中小买家在专塑物流APP上不仅能免费找到运力,实时查询最新运价,还能实时查询订单的物流轨迹状态;对车队而言,接入专塑物流平台,不仅可以提高车辆利用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增加返程货运订单,减少空载率。
针对信息云板块,最有料打造了塑化前沿门户专塑视界,通过全天候、全球范围大面积获取与产业相关的数据信息,每天早中晚提示期现货市场行情变化节奏,市场重要信息传播,市场解读等个性化服务,着力用数据智慧指导企业规避风险,增厚利润;同时依托海量用户,以品牌馆为阵地,通过企业自播、平台直播、线上展会、产品展示等形式,帮助企业进行商机对接,品牌推广。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专塑视界APP下载用户已突破148万,月活用户数达83万人,内容累计浏览量远超3600万,合作企业数突破3万家...最有料用短短2年的“蛰伏”,交出了一份让行业为之惊叹的答卷,而专塑视界的打造,仅仅是最有料产业互联网布局的一个缩影。
产业互联网千亿航母正式起航
杨清金先生认为,“再好的理念也需市场检验。”经过2年多的市场摸索及业务更迭,最有料已跑通商业模式,规划在未来五年内,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深化服务链,逐步拓展华南、华东区域业务,进而实现全国区域覆盖及辐射全球,整体市场渗透率达到10%,成为千亿平台。最有料正在加速马达,力图跨越产业价值的场景边界。
最有料的身上蕴含着多元的基因,它是稳健的,背靠深耕产业多年的中仑科技集团,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且扎实,作为一个刚崭露头角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它又是年轻的, 因为年轻便也拥有了无限可能。
谈及对于最有料未来的规划,杨清金先生表示,在产数融合的大趋势下,塑化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降本增效”的渴求会愈发强烈。最有料会抓紧这次行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持续推进平台化赋能,广泛连接生态圈各方参与者,通过服务协同和数据运营,深度对接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配置,构建产业互联网新生态,为制造、交互、交易、交付各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提供条件、创造价值,加快推进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