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建筑设计越来越多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其中,拉近人与建筑、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塑造一座可以代表城市精神的地标性建筑,一个属于当地人民,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亲切的场所。由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孙彤宇教授设计,建成于2008年的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文化馆亦是如此,凭借巧妙设计的同时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精神,如今已是萧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当地非常有象征性。此前,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文化馆项目还曾凭借人性化的设计风格荣获省部级设计表彰。
孙彤宇教授认为:“所有设计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的”。因此在设计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文化馆之初,孙彤宇教授便希望能从传统文化“古老的根”中寻求改革、创新与发展,让以人为本与多元化相结合。
【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文化馆】同济大学S+Y建筑设计工作室
孙彤宇教授以动静分离的方式让图书馆和文化馆其使用特征一静一动,设计上通过内部庭院巧妙加以分离,同时在环境空间上又有较好的共享性。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精神,通过大开大合的建筑空间组合和建筑内部流线组织,形成一系列虚实互补、内外交融、步移景异的广场与庭园空间。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人的变动,一些人搬走了然后住进新的人。孙彤宇教授曾说“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他认为建筑体现出来的并不只是其本身,人性化的设计趋势有利于现代建筑设计,可以用设计的有效手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用“建筑”设计这种方式让新产生的空间与人建立联系,让人在这个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建筑的魅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