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榫卯构筑到夯土承台,从殿阁宫堂到高楼大厦,建筑业已历经几千年时代变迁。而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将掀起这个古老产业的一场信息革命。随着智能建造、智慧建筑、智能社区等新名词不断兑现,贯穿于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工程造价也开始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国内智慧造价科研专家于滨阳表示:“现如今,工程造价已经从过去‘由专家完成的静态造价形式’进化为如今的‘自动采集、智能生成、精准匹配’,智能造价系统正在不断提高造价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益,智能造价时代已然到来。”
于滨阳是国内工程造价领域的优秀青年科研专家,从业近十年,他不仅出色的完成了数十个重点建筑项目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才能,将前沿信息技术与造价系统相融合,创新研发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智慧造价系统,目前已经开始在行业内流通,成为提高造价效率和精准性的必要工具。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智能化变革,工程造价的实际业务场景也在不断蜕变,每一位行业从业者都在不断探索,在创新和挑战中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滨阳和他的创新技术成果也慢慢成为了行业标杆。
于滨阳乐于分享他个人的造价经验与科研心得。随着工程造价逐步进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阶段,如何利用前沿的信息技术带来造价效率和工程效益的双提升,每一位造价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而于滨阳更习惯把工程造价各个要素拆解开来。举个例子,对建筑产业互联网来说,专业应用是基础,协同平台是枢纽,产业大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平台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然。对标到造价方面,基于专业应用建造的虚拟数字模型相当于实物量,协同平台相当于管理过程,产业大数据相当于价格组成支撑,而生产要素平台相当于价格。
产业互联网使造价要素以数字化的形态出现。包括造价要素类的消耗量、人材机价格、费用,通过这些要素作用于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即估、概、预、过控、结、审。通过数字化模型集成了人员数据、项目数据、企业数据、资金数据、工艺工法、材设数据等信息形成造价大数据库,造价大数据库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形成造价依据的智能组合,最终实现造价要素智能采集、自动生成、实时应用的数字化效果。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将形成新的造价模式——“智慧造价”。
于滨阳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研发了一系列智慧造价技术成果。他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与预结算审计系统相结合,不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更好地检测存在错误,使工程造价更合理,施工成本控制得更好;将BIM技术与成本优化系统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工程造价智能化预算控制与优化系统,大幅度提高了造价管理的时效性,也为整个项目的施工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使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将区块链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造价信息的存储、传递、变更过程可追溯,并防止信息篡改,有效提高了造价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可将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造价信息有效串联起来,为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的造价管理目标提供了纵向视角。
“从业务前探,到技术加持,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字化赋能的逻辑体系,还要深耕智能化技术创新领域,只有以全面落地应用的智能化技术为载体,打磨垂直领域内的技术源点,才能让行业数字化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于滨阳也对行业技术升级充满信心:“我相信,与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造价系统,必将成为赋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实现从支撑建筑产业发展向引领建筑产业现代化变革跨越。”(文/吴晓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