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自3月初启动以来,共征集到561首音乐作品,其中150首作品通过海选。经过专家评审组的多轮严谨评审,最终评选出40首优秀作品,并从中选出《滇池鸥约》《海心》《问一声你为谁停留》《四十年的面包香》《鸥羽如雪》《梦的故乡》《爱的心囚》《滇池鸥盟》《春城之吻》《晨光刺破云层》十佳作品。
多元创作汇聚滇池情怀,专业评审守住艺术品质
活动自启动之初,便凭借“滇池+红嘴鸥”这一独特文化IP,突破了地域与身份的限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音乐创作者踊跃参与。无论是深耕民谣领域的独立音乐人,还是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手,甚至是AI作曲爱好者,都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把对滇池与对红嘴鸥的情感,凝练为动人的旋律。
据组委会统计,创作者投稿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节奏明快的流行小调,也有深情叙事的民谣,部分使用AI技术完成的作品,作者对工具名称进行了标注。
在创作内容方面,众多作品紧扣“浪漫约定”的主题,将滇池沿岸的经典场景转化为流畅动人的音乐语言。比如,《四十年的面包香》以“四十年人鸥情”的城市记忆为核心,用舒缓旋律复刻昆明人晨雾中投喂红嘴鸥的温暖日常;《鸥羽如雪》依托滇池绿道旁的红杉、芦苇等自然元素,细腻曲作勾勒出“红嘴鸥俯冲捕食”的灵动画面,让听者仿佛身临其境;《滇池鸥约》《滇池鸥盟》则紧扣 “40年浪漫约定”的根源,将1985年首批红嘴鸥迁徙而来的初心、此后每年如期赴约的坚守,转化为音乐里的“履约”叙事,唱出人与自然跨越时空的长久羁绊;
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作者附上了详细的创作札记。一位来自四川的音乐人表示:“去年专程赴滇池观鸥,当它们轻轻停在我掌心的一刻,那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信任与亲近,让我瞬间有了创作的冲动。”这些真实的故事,让作品不仅具有旋律上的美感,更承载了深沉的情感与灵魂。
为保证评审过程的专业与公正,主办方承办方邀请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云南省流行音乐学会、云南省戏曲家协会、昆明传媒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讯飞音乐以及独立音乐人领域等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并确立了“原创为先、主题契合度为核、艺术表现力为支撑”的严格评审标准。
整个评审分为初评、复评和终审三个阶段。初评从词、曲、推广性三个维度进行,初筛出入围作品;复评则釆用多轮投票,从歌词立意、曲作结构、情感表达等维度对作品进行量化筛选;终审阶段,评委们围绕“是否展现滇池生态风貌”“是否传达春城人文精神”“是否具备传播价值”等议题进行多轮合议,最终确定A类、B类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打造滇池“声音名片”,实现生态与文旅的双向赋能
随着入围名单公布,本次活动迎来了新一轮传播高潮。据悉,十佳作品将在央视网进行展播,并在2025年昆明滇池观鸥季期间持续推广,让这场持续40年的浪漫约定,在音乐的赋能下传播得更远。
对昆明文旅产业而言,本次活动是“音乐+文旅”融合模式的成功实践。滇池作为昆明最闪亮的文旅名片,早已因红嘴鸥闻名遐迩,而这批原创歌曲则为这一IP注入了可听、可感、可记忆的声音元素。
数据表明,近五年来,滇池度假区的游客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滇池鸥歌”系列作品的广泛传播,预计今年冬季游客量将迎来新一轮突破。
这场历时6个月的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收集作品。它既是一次全国范围内音乐人才的挖掘与汇聚,也是一次城市文旅形象的焕新展示。正如一位获奖者所说:“我们用歌声记录滇池与红嘴鸥的约定,而这份约定,也将在歌声中永远延续。”可以肯定,随着这些旋律不断流传,滇池的万顷碧波、红嘴鸥的翩跹身影,将与《滇池鸥约》《鸥羽如雪》等作品的动人音符一起,镌刻于更多人心中,成为“春城昆明”永恒的回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