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让年轻人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和演进更大胆,也就有了突破不可能的可能性。”
寻双贵,出生于90年12月的他,是最早一批90后,他笑说自己已经算不上年轻,00后的时代后浪已经席卷而来。但他身上那股停歇不下来的创新和求知欲,还有比大多数工程师更懂客户的基因,快速驱使他在职业生涯上的角色转变与成长,也成为了PingPong快速发展、走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潮头的人像缩影之一。
PingPong的第一行代码:从冠山寺山脚连通全球
2015年上半年,在PingPong企业主体还没正式成立前,寻双贵就已经加入。他是PingPong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既是公司的“老人”,也是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结庐山野,共谋大业。”在这句话的“诱惑”下,他成为了PingPong的第一位工程师,在滨江冠山寺山脚下的一处厂房里写下了PingPong的第一行代码。
“我们所图的‘大业’是想要新修一座‘桥’,一座能够帮助卖家连通全球市场的‘桥’。”寻双贵表示,对于客户来说,能体验到的就是支付变得更便宜、快速和安全;对于他们团队来说,就是要把在当时很多线下的事情线上化,并搭建起一张全球化数字化的支付服务网络。
寻双贵介绍,那时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带领着不到10人的团队,从0开始,逐一攻克摆在这份“大业”前的技术难题,开始重构跨境结算的系统网络。
跨境结算,不仅涉及到币种、结汇等问题,还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信息壁垒、网络建设要求、产品设置规范、监管合规标准差异,也会有卖家与平台之间的信息隔离、不同国家用户的偏好差异等。“我们前期的工作主要是把长尾散落在各个端口、各个国家间的信息流进行规整,并利用大数据、AI等创新技术,成功将分布在全世界的卖家、供应商、平台、消费者有机连接起来。通过风控合规的自动化技术,在当时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通过人工审核的情况下,我们实现了80%以上的自动审核率,既大幅提升了审核效率,又有效减少了人员的成本投入。”
“2015年10月底,当第一笔跨境资金到账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座‘桥’通了,最关键的技术难题被攻克了。”他介绍,目前PingPong的产品已经能够帮助卖家最快实现秒级到账,资金周转效率提升10倍,跨境支付交易费用降低95%。另外,PingPong在关键业务场景里的创新技术应用目前已经获得了近40项海内外专利,包括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的信息交互和接入技术、黑名单多维信息验证方法、海量订单的实时逐笔还原技术、基于反洗钱/虚假交易甄别技术等。
最懂客户的工程师:站在客户视角思考 创新才有意义
“比大多数工程师更懂客户。”这是寻双贵评价自己和别的工程师的差别所在。
因为,除了是第一个工程师,他还是PingPong的第一个客服。
由于时差问题,一边要每天凌晨和美国合作银行开工作例会对接需求,另一边要在每天9点准时开始解答中国客户的问题,那时的寻双贵,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6小时,也培养了他对技术、产品、客户多维的思考体系。
“当我走出去了解客户的时候,才更明白了当初写下的第一行代码的意义。”寻双贵说,一个工程师了解了客户需求,再来设计架构,才能更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同时,站在客户视角思考并创新产品,也是PingPong从成立起就有的理念。
无论是2015年推出Amazon平台的跨境收款产品,还是基于跨境客户不一样的资金周转需求,在2017年推出线上化供应链融资产品“光年”,以及陆续拓展wish、shopee等全球平台合作,再到提供VCC、国际业务、全球收单、外贸B2B收付款产品、商业智能决策类SaaS产品等,PingPong产品服务体系的每一步创新,都是沿着客户需求的路径成长起来的。
现在,寻双贵的角色早已发生转变,从过去主要解决技术和产品上的确定性问题,到带领团队,深入客户业务视角,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赋能其增长。用他的话说,以前去拜访客户主要是为了告诉客户如何使用PingPong产品,现在去拜访客户的目的,则更多地是去了解和熟悉客户本身的业务流程,从中发现有哪些环节,可以通过PingPong的技术、资源或者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效益。
“创新、求知、踏实。”寻双贵身上的标签,既有年轻一代的共性,也有属于他的个性。他说,在PingPong,每年都至少保证一项创新,这是业务边界拓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居安思危、长期发展的充分要求;他说,求知欲让他始于工程师,又不止于工程师,才能实现角色的转型与个人的成长;他说,身为PingPong的一员,身上肩负客户资金安全,他也必须发挥工程师的本质,不断做好每一项产品与服务,脚踏实地为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助力。
“青年强,则国家强”。寻双贵说,他希望与PingPong一起,在全球数字贸易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持续以无畏的创新精神,用新技术的力量,为客户带来更多好的产品和服务,助其加速实现全球梦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