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发展和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和产品,选择瞄准“智能法律服务”这一未来法律服务的蓝海市场。
我国优秀的智能法律技术研发专家、引领智能法律服务新时代的领军者许启耀认为,在未来,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将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市场。目前整个市场的法律服务主要分为3类:
相对复杂的非诉服务。该服务类型需要团队作战,面对面做深入服务;
诉讼服务。该服务类型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交易流程的保护;
基础非诉法律服务。无需面对面,在线上就能解决,比如合同文本的拟定和审查等。
对于这几种服务类型,许启耀认为第三种服务类型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该判断是基于他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对法律行业未来趋势的洞察。他分析说:“我国有超过14亿的人口,但律师数量仅有60万,从该服务比例中不难看出,很多民间的基础法律服务需求难以被满足,这主要归根于律师行业的服务效率不够高,尤其是像合同审查这种低效低回报的服务。然而,合同等法律文本的资源价值又是巨大的。我曾进行过相关统计,文书代写次数大约是法律咨询的1.6倍,远高于诉讼频率,更高于一些复杂非诉频率。律师的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法律文本,它贯穿在法律服务的方方面面,而法律文本又是一个稀缺的、流通不畅的资源,每个进入新领域的律师要想精通该领域的各个方面,就要对该领域内相关文本十分熟悉。因此,法律文本需要更好的共享,才能更好地惠及每一个需要它的律师或者法务。另一方面,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可知,我国民事案件判决书总数中,合同纠纷数量占比64%,将近三分之二。合同纠纷如此高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高品质的合同范本。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文本服务都是一个刚需,未来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意义可谓极其重大。”
近年来,许启耀基于自身丰富的律师工作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前瞻意识,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基于合同库的智能化全流程律师办案云平台这一行业顶尖技术成果,该技术成果的问世,攻克了传统公司法务、专业律师等法律服务方式成本高、效率低等行业难题。
据许启耀介绍,该技术成果主要涵盖四个板块:智能咨询、合同智审、普法知识、诉讼预判。其中,“智能咨询”可以实现人机无障碍沟通,人工智能可根据用户诉说的基本事实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合同智审”可帮助当事人快速发现合同中潜在的问题,及时修补漏洞或达成补充协议,防止未来可能存在的纠纷。据用户反馈,这一功能帮助企业大大降低了法律成本,法律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普法知识”利用滚动推送的方式,帮助用户了解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而“诉讼预判”则可以预测裁判结果,人工智能可根据用户描述智能匹配已有判例,分析诉求被支持的概率并展示相关法条,进而协助解决简单的法律纠纷,缓解当前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经过实践检验,该技术成果的裁判预测精准度高达99%。目前,该技术成果凭借强大的智能化水平和诸多优越性,在市场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广受好评。
“近几年,法律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令人惊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尽管法律智能化是未来行业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对其在司法领域保持审慎和理性。对于司法环节中的一些事务性、重复性工作,无疑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以发挥其超强的整合运算功能,提高司法效率。而对于司法活动中的核心权力,如审判权,则必须由法官独立行使,这样既可以避免对司法公正造成冲击,也可以有效避免对现代法治制度的消解。
“未来,人工智能和法律的深度结合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应该审时度势地做好这道司法人工智能的加法题,让“人工”和“智能”各归其位、各取所需、强强联合,才能为法律、为社会带来最大的价值,让司法高效与法律正义共同推进。”在谈及未来法律智能化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时,许启耀如是说道。(宋莉/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