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日前发布,新版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与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于最新研究结果与临床诊疗亟需解决的问题制订。针对年龄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指南推荐抗VEGF药物作为AMD一线治疗方案,与 3+PRN方案比较,艾力雅主动治疗和延长(T&E)具有一定程度获益。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群低视力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2040年全球AMD患者数量预计将达到2.88亿例。我国70岁以上人群AMD的患病率为2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的患者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2012年,我国针对AMD的临床诊疗制定了共识,其主要内容是临床诊疗路径的推荐。近年来,随着眼科仪器、药物飞速发展,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AMD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十分有必要与时俱进,制定既有国际视野,又符合中国临床诊疗特点的指南,来规范我国AMD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黎晓新教授介绍“新版指南是由临床专家团队与方法学团队紧密合作,对AMD诊疗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多轮修改和讨论, 确定指南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当证据强度不够的情况,则由眼底病专家团队充分讨论,形成推荐意见,并交由指南外审专家组进行评审,外审人员由临床眼底病学专家、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组成。最新指南中共确定了8个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其中1个临床问题聚焦于AMD的诊断手段,其余7个临床问题均聚焦于AMD的治疗,特别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MD)是累及视网膜中心的疾病,如果未进行持续有效的治疗,疾病会迅速进展。黎晓新教授强调:“抗VEGF药物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强调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不同的给药方案和随访间隔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干预策略。强调精准、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对于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这对眼底病医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艾力雅主动治疗和延长(T&E)方案与3+PRN方案比较,3+T&E方案在治疗1和2年时,BCVA较基线提高的平均值略高,两年注射次数多2-3针,但在长期视力和形态学指标方面可表现一定程度获益。在新生血管性AMD的抗VEGF治疗中,相较于3+PRN方案,有条件推荐3+T&E方案。鉴于不同抗VEGF药物的推荐玻璃体腔注射给药最长间隔时间不同,采用3+T&E方案时须考虑合适的随访间隔时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