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粮食产能已经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了“十七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大幅度高出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人均400公斤的水平。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约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生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十四五”规划仍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并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以科技为核心的粮油生产时代,机械动力已大范围取代原始生产力,而以创新为基础,既要做到提高生产效率,也要具有优秀的精度,减少耗材并保证成品可用,是粮油生产设备所必须要具备的。但以大规模生产为前提,统筹管理的情况下,粮油生产效率虽然得到了保证,但农村经济仍然处在极低利润的情况,原料买卖无法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农村困境仍然存在。如何使基础农业生产者获得更多利润,仍需将目光放在机械引入上。只有保证基层农业的兴起,才能使得粮食生产得到认同,以达到人人重农,高效化生产的目的。扩大基层农业生产者可获得的利润,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前往从事农业,才能真正解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确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束性指标,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温州经济作为家庭式工业的优秀示例,以其适宜的地理位置及鼓励创新的经济政策,滋养了一批先进的小型机械生产企业。
温州市希诺机械有限公司,创始人虞文诺,与其家庭成员在粮油生产机械设备上,做出了示范性的进步。虞女士谈到,为民生大计奋斗是她的荣幸,这种荣誉感促使着她不断进取,以丰富的经验投身于粮油生产行业,做好把关,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做出贡献。要改变中国粮食产业的现状,必须依靠“科技兴粮”。只有依靠“科技兴粮”,才能突破农业资源约束,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只有依靠“科技兴粮”,才能充分利用粮食资源,进一步提高粮食储存、物流和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也只有依靠“科技兴粮”,才能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以及物流、储备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以科技带动发展,科技兴粮的效果正逐步体现。今年,预计增产粮食30亿公斤,截止去年年底已增产25亿多公斤,增效30多亿元。这其中,科学生产与网络带动功不可没。温州市的家庭工业体系也正由过往的小型轻工业制造逐渐向高精度转化,以家庭单位为主体,以新型设备为工具,借助网络化销售运营方式,将产品利益不断扩大,使得近年来温州的总体经济收益再创新高。
只有将利益带到基层,才能真正改善我国的人均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国民的幸福度,使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人人各得其所,努力生产,积极奋斗。虞文诺带领其企业所作出的努力,即是在粮油行业中的重大贡献,亦是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近期,温州市统计报告显示,粮食生产行业中,以优质粮米销售所获利润占比为最大。家庭式生产的完成度获得提升,使得销售所获利润提高,因此,粮油机械的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进步影响至深。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应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同时对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换言之,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粮食消费的安全。因此,机械的进步水平,与粮食安全及农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虞女士表示,温州市的粮油设备企业已达成共识,未来也将联手对行业设备质量进行改善,以群策群力,助长科技智慧,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助力。现在我国最不缺少的即是经验,也因此,粮油生产的未来必将是向上的。怀抱着希望而奋斗,是虞女士及其他粮油行业从业者的荣幸,更是温州其他工业从事者的幸福。站在过去的经验上,走创新发展道路,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在关键技术问题上能取得突破,在成果转化应用中能获得实效,必将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文/海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