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丝绸之路”赋予“一带一路”新的内涵,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丝绸之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一带一路”数字领域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意义重大。
近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就“一带一路”倡议下“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现场11国32名政府官员参与讲座学习,共同研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
中关村一带一路促进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冶青芳受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邀请,为来中国研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十余位官员做了《建设数字丝路,推动世界各国联动发展》的专题讲座。冶青芳秘书长在讲座中介绍到,数字丝绸之路是协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重要举措,是数字技术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有关专家指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必须秉持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联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的全方位和立体式发展思路,通过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图为冶青芳秘书长在商务部国际商务馆研修学院专题讲座现场)
“数字丝绸之路”自提出到现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当下的主要发展领域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跨境电商和数字医疗等。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已签约国家中,有超过90%以上的国家已开展或计划开展数字丝绸之路相关项目。
一带一路沿线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明显成效,仅2023年1-2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折合4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占同期总额的20.2%,较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尔维亚、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泰国和埃及等国家。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1%(折合122.8亿美元,同比下降29.3%),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9%;完成营业额6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折合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0.3%),占同期总额的56.2%。
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7年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超45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从33%提升至39.8%。同时,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点和新亮点,到2025年,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望带来100万亿美元的社会及商业潜在价值。从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提升至8.8%,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支撑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可增长0.5%~0.62%。有学者预测,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将达到22.5%,到2025年,全球经济总值将可能有一半来自于数字经济。随着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图为一带一路11国的30余名官员参与讲座学习现场)
冶青芳秘书长提出,通过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为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依托数据和信息在网络世界的流动,数字丝绸之路有助于克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与各方了解不充分等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携手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产业、科教文卫等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缩小“数字鸿沟”,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讲座结束合影留念)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将造福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期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数字发展机遇,共迎数字美好未来!
(本文是根据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数字经济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冶青芳在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的《建设数字丝路,推动世界各国联动发展》专题讲座中内容节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