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设计领域,相信赵洋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说他是新晋的建筑设计明日之星一点也不为过。他先后在天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接受建筑设计系统的学习,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他还将前沿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自主研发了许多项具有行业颠覆性意义的技术成果,对于建筑工程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建筑设计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赵洋,一位90后的出色建筑设计师,他履历丰富,自康奈尔大学学习时便开始在现今炙手可热的明星建筑设计师庄子玉的BUZZ庄子玉工作室担任建筑设计师一职,自此开始,赵洋便在建筑设计界初露头角,为大家所熟悉。但赵洋有着自己对建筑设计的追求,他又于2018年继续以建筑设计师的身份加入了建筑设计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厂——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在SOM的工作中,他意识到当前建筑设计正是行业上升的阶段,在项目从承接、设计推进到最后的落地中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为了开启建筑设计的新局面,赵洋决心运用先进的前沿技术带领建筑设计行业突破桎梏。
对于在这几年的建筑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赵洋认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两大因素无外乎设计和施工。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正是这样,大家对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也随之增高。同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房子质量的好坏,可以说每年因结构设计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房子质量问题不在少数。长期下去,不利于建筑设计的健康发展。”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赵洋搜集资料,针对行业的现象研发出了“基于三维可视化建筑结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系统”,赵洋开发的这个系统根据模块化框架、建筑尺寸信息建立了建筑结构数字模型并赋予其数字模型结构类型和初始结构型号,随后系统会开始将数字模型数据传输到计算软件进行建筑结构受力分析。依据受力分析结果,它对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结构数据库的模块化建筑框架进行自动优化设计,并根据自动优化设计结果更新数字模型。最后,系统会将优化的模块化建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信息反馈到建筑信息模型平台并生成相应的可视化模型。这个系统在这一自动生成的过程中,有利于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设计实施相应项目信息变更,自动确定最优设计方案,方便项目参与人员及时协调工作安排。同时也简化了结构设计的计算,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也一定程度防止了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大量的工程风险和资源浪费,完全符合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今这一系统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业内专家一系列的测算和数据证明,该系统使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大大提高,投入生产的时间大大减少了30%,同时建筑结构在设计上的合理性也显著提升,审核通过率提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实现建筑设计行业智能化,为建筑设计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业界内人士的一致认可。赵洋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的国家性大奖——“2021建筑设计行业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十四五”建筑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先锋人物”。
丰富的履历展示了赵洋的设计天赋,一项项行业内国家级重大奖项也代表着建筑设计行业对赵洋原创性贡献的高度认可和赞许。如今赵洋先生正值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对于每天的建筑设计工作,他总是充满着干劲,哪怕他已经功成名就,但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他也表示行业的发展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推动,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建筑设计亦如是。也许正是这样一份赤诚,让他逐渐成长,成为了如今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头羊,相信在未来这颗璀璨新星会带领建筑设计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文\张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